应对疫情高峰考验,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12月20日,市委常委会(扩大)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我市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,强调抢抓时间窗口,更加主动有为,确保安全平稳有序度过第一拨疫情高峰。
伴随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,眼下越来越多的人“阳”了,但某种程度上看,现在还只是疫情考验的初期阶段。据国内外多个研究模型测算,浙江第一拨疫情预计明年1月初迎来高峰,会持续一周左右。这期间恰逢春运,疫情将伴随人员大范围集聚和流动加速传播,不仅是对医疗系统前所未有的考验,也将对防疫物资保供以及个人应对能力等带来极大考验。
疫情高峰难以避免,但可以延迟,这在当下意义重大。因为疫情高峰延迟,单位周期内感染人数就减少,不仅可暂时减少新冠对生命健康的威胁,还能用时间换取医疗资源扩容、抗疫物资准备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,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平稳,更能避开新冠与冬季流行性疾病叠加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的风险,为重症患者赢得救治机会。
做最坏的打算、最充足的准备,尽量推迟第一拨感染高峰到来的时间,压平感染曲线,这是现阶段抗疫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。
应对疫情高峰考验,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。比如群众能否看得上病、买得到药,核酸采样点设置是否便利,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是否顺畅,农村和偏远海岛群众健康安全如何保障等,这些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检验标尺。
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,把群众需求作为导向,把困难想在前头,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,把包括医疗救治、物资供应、组织管理、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做足做好,就能有力应对各种突发情况,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创造条件、积累经验,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