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定海白虎山路三弄附近一些居民向媒體呼吁:道路建設要填掉一口老井,他們認為應該保留下來。而施工方表示,道路需要拉直,老井無法留,即使留了也有安全隱患。這件事,說明白了有助于全社會形成共識。
有人認為,那些要求留井的居民影響了正常施工,屬于無理取鬧。因為,這口老井原是一個家族的私產,政府征遷時已經賠償過了。既然不是老井的主人,也就沒有主張的權利。這種觀點,很難讓人茍同。正因為賠償過了,私產就成了公產,大家就有了表達意見的權利。這些居民固然是為自己用水方便而呼吁留井,但仍應受到充分尊重,有關部門應認真聽取、謹慎處置。
這口老井只有四五十年井齡,既無古跡保護價值,也無關城市水系完整,權衡利弊理當服從道路建設。填井的理由是老井非古井,而道路拐彎會帶來較大影響,這樣就不難說服相關居民。
由此延伸開去,保護好水系有利于青山常駐、鄉愁常在,每有異動均須謹小慎微。一條河的改觀、一口井的去留看似無傷大雅,但這兒堵一點、那兒損一點,天長日久難免變了模樣。以科學態度處理好城市建設和水系保護的關系,也是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意。
有人關注一口老井的去留,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。大家都來關心身邊的河流、水井,海上花園城市才會越來越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