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内外的托管内容只要丰富多彩,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并乐于接受的。
定海双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课后托管,较有特色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下田割稻打谷,体验农耕辛苦,收获丰收的喜悦。这是他们“田园野趣”课程里的一项内容,这样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(详见10月26日《舟山日报》第2版)。
体验“田园野趣”,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重新认识与加深理解,更能真切体验劳动者的辛苦,明白每一种收获背后的付出,感受 “一粥一饭一菜”的来之不易。这样的感受,或许比简单的说教更有作用和说服力。
通过有经验的农人或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,让孩子们体会每一种劳作都有一定的规律或规则,只有在掌握技能的前提下,才能提高劳动效率。事实上,稻谷收割与插播时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,且不能随意走动,就像写田字方格一样,每个字都要写在一定的范围内。上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服务。比如,收割时,株秆不能一会高一会低,不能散乱堆放,要方便于打谷的工序。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,也是“田园野趣”实践的题中之义。
在“双减”政策的背景下,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离开课本,走出课堂,走向更广阔的田间地头,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,去体验更真实的美景和生活。
当然,校内外的托管内容并不局限于此,可因地制宜,农林渔港,城市和乡村各有特色;项目也可多样,比如,对非遗项目的传承,对传统手艺的学习,对老物件的认知,对新科技的研学,对特色行业的参观等。只要丰富多彩,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并乐于接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