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舟山有外贸企业上万家、外资企业近千家,但与之配套的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匮乏、人才紧缺。 ”市两会上,市人大代表董杰发声,呼吁我市加快培养涉外法律人才,提升法律服务的整体竞争力,助力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现任舟山市律师协会会长的董杰从事法律工作近30年,为我市多家政府机关、金融机构、企业单位提供专业法律服务。董杰介绍说,随着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落地,近年我市外资外贸发展迅猛,覆盖大宗物资、临港工业、制造业、航空、航运等诸多领域,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加。但我市涉外法律人才非常稀缺,许多企业不得不去杭州、上海等地寻求专业法律帮助。董杰认为,一方面是因为外资外贸企业对舟山本土涉外法律服务认可度不高;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,难以吸引涉外法律人才落户。
“涉外法律人才是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,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长远工程。 ”针对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,董杰建议我市将涉外法律人才发展纳入政府人才发展整体规划中,出台引进涉外法律人才的相关政策,吸引有海外留学或有工作经历的涉外法律人才落户舟山。
引进人才的同时,更需要培养和留住人才,建立完善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,方能厚植人才发展的“土壤”基础。董杰在调研中发现,省内各市对涉外法律人才的“培养大战”已悄然打响,“杭州、宁波、绍兴、嘉兴等地均已出台了与之配套的扶持政策,如通过设立专项经费、奖励、返税等方式,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引进、培养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及其他高端专业法律服务人才。 ”
“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和储备,是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程,需要提前布局,更需要多方联动、合力推进。 ”董杰建议我市可与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建立合作关系,选送有外语基础且有志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后备人才进行深造,推送涉外法律人才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、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机构担任仲裁员、调解员,积累涉外法律事务经验;强化涉外律师培训,加大对律师出国留学、访学的支持力度,逐步破解舟山涉外法律人才紧缺的困局。
作者:记者 裘星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