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好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,邻里关系颇为融洽,大事小事只要一句话,邻居们都尽心相助。只是随着城市发展,高楼大厦林立,邻里之间的关系慢慢生疏了。如今大多数人一回家就关起门,虽然住在隔壁,但可能连姓名都不知道。
而在普陀西大社区有这样一个楼道,邻居之间的相处亲如一家,无论谁家在楼下喊一声“吃饭了”,各个楼层都能探出几个脑袋笑着应和,“今天吃什么好吃的”“让我们也一起尝尝呀”……
这个老楼道就是伏虎路4号楼,住了29户居民,从1986年第一户居民搬进去后,就一直维持着和睦的邻里关系。自从2020年自发举办第一次楼道中秋联欢晚会后,今年中秋,他们准备举行“第二届中秋联欢晚会”。现在,跟着记者一起去这个楼道,提前感受一下他们的节日氛围,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融洽的“秘诀”。
奇特的楼宇造型 让邻里关系更加亲近
9月5日傍晚,记者探访了该楼道。从外部楼梯走上伏虎路4号楼,在三楼楼梯口,就看到了一块醒目的小黑板,黑板上写着“通知:本楼举办第二届中秋联欢晚会,定于9月9日晚上6:30分本楼3楼平台,请大家踊跃参加。”有一对小情侣从楼上下来时,还在小黑板前驻足,并拿出手机拍照,对此感到格外新奇。
走进三楼平台,视野一下子开阔了。伏虎路4号楼不像普通楼道一般沿着楼梯直上直下,一层2至3户人家。这里就像一个掏空了的三棱柱,三楼的平台呈三角形,每一条边上都建了5层住宅,站在平台上环顾可以将每一个楼层尽收眼底。
楼道小组长刘晓萍坐在三楼平台的沙发上,眼看着晚上6点多了,“饭后谈话”时间到了,就扯开嗓子大喊了一声“大家都快下来”!话音刚落,就有几位居民走出家门,纷纷下楼。还有人大声回应“再等等,还没洗完呢”。
刘晓萍告诉记者,三楼平台就是邻里之间的交流平台。平台角落里整整齐齐放了几张桌子椅子,是大家平时聊天、下棋、打牌会用到的工具。四五个人围坐在一起,聊家常,说时事,还会分享育儿心得和美食。当天,四楼的一户居民买了一个大冬瓜,自家吃太多,就索性一户人家切一块,分给了四五个邻居。
在记者采访期间,就有三四个小孩子在平台上跑来跑去,每一个人都认识彼此。“我们这里29户人家,20来户都是1986年‘原拆原建’搬进来的,都是老相识,所以关系一直很好。而且住的老年人居多,我们大家都60多岁了,都聊得来。”302的住户唐永跃说道。
前年举办第一届中秋联欢晚会 参与者最年长的94岁
为何会想到举办中秋联欢晚会?刘晓萍说,因为大家平常就喜欢聚会,有空会一起约着出去吃饭,也一起在KTV唱过歌。“有一次,大家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可以在平台上搞活动,省钱还热闹,于是就在2020年中秋节的时候临时组织了一下。”
翻出手机里前年活动的视频,唐永跃告诉记者,那时完全是临时起意,所以大家就是简单地在平台上搭了几张桌子,每家每户拿一点瓜子、水果、饮料,聚会聊天,类似“茶话会”的氛围,真是其乐融融。
“前年的中秋节,我们楼道特别热闹,405的小外孙女当时才3个月大,应该是最小的参与者,现在已经快3岁了,我的老母亲当时94岁,特别健朗,也和我们坐在一起喝茶、唱歌。 ”家住702的沈玉芬笑着说道,希望今年的晚会办得更好,自己还想带着大家一起唱歌跳舞。
405住户的小外孙女小哈米今年已经3岁了,不像前年只能在大人怀里“看热闹”,今年,她还为晚会准备了节目,要和外婆一起唱歌跳舞,既是庆祝中秋,也是给妈妈唐薇过生日。
唐薇说,9月9日正好是农历八月十四,是她的生日。“我特别惊喜,今年的中秋晚会在这一天过,刚好是我的生日,我就当大家一起给我过生日了!”唐薇表示,去年受疫情影响没有组织活动,大家心里都有遗憾,所以这次活动都铆足了劲。
“每户人家炒两个拿手菜到时候带出来,十多户人家不也有一桌子了吗? ”“家庭KTV话筒、音响可以拿出来。”“平台这里清空,放几盏更亮的灯,还要挂上彩灯、横幅。”在大家七嘴八舌的热烈讨论中,最终确定了今年第二届中秋晚会的活动方案。
“我们还是决定以茶话会的方式举行,饭后唠嗑。但是把环境布置得更有节日氛围一点,张灯结彩,还特意定制了横幅。每户人家炒一两个菜的方案就放到今年春节,这次晚会成功的话,我们还打算春节也弄一个聚会。”刘晓萍说道。
邻里关系和睦 但老楼安全问题成隐患
尽管每天坐在平台上聊天很开心,大家相处很愉快,但是老楼的安全隐患也让楼里不少居民提心吊胆。
七楼走廊掉下来的天花板碎块、三楼楼梯口横梁上开裂的口子、一楼地基的裂缝……这些问题都让这里的住户们感到无奈。
另外,奇特的三角形楼宇造型拉近了邻里关系,但也造成了无处安装加装电梯的难题。“我们楼的这个造型,很早以前还得过建筑奖,但是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,上下楼不方便,最好装个电梯,但都没有地方适合。”唐永跃表示,大家都希望居住环境得到改善,毕竟住得安心,才能过得更加开心、和睦。
作者:高阳 王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