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寄相思,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也成为了千古绝唱。只是那时的我们不懂,当我们真正深味的时候,故乡似近非近,故乡还是那时的故乡吗?
小时候,我们是那么天真无邪,望着月亮,只会说月亮好大好圆啊。后来学会了比喻,说它是白玉盘。回忆儿时的情景,奶奶坐在小院子里,我们缠着她讲传说与故事。她便轻轻拍抚着我们的身子,讲嫦娥与玉兔,讲吴刚砍桂树。那时的我们,总是无限地向往:那么美丽的月亮里,嫦娥一定生活得很美好,还有一只可爱的玉兔相伴。而吴刚这人又是谁呢?他为什么一直在砍桂树,难道这人间的桂香都是从月宫里散落下来的吗?
我们的快乐,不仅在于观赏月景和聆听月的传说,更在于那一个个诱人的月饼。儿时的月饼,式样不多,用油皮纸包装,表面是一层层的酥皮,舍不得马上吃掉,一点点地剥下来,放进嘴里咂巴不停,直到露出一团馅,好像真的包含了百果,想象着它内心的美味,估计咬上一口,感觉就像飞上了天,要与嫦娥一起挥袖长舞了。
故事年复一年地讲,老得掉了牙,就像老去的奶奶,后来就不再有故事了。而人类登月之后,发现一个没有生命与水的荒凉星球,撕碎了我们当年的美梦。
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,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。而今的月饼也似乎少了一些什么,虽然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,但商家却早早入市了,极尽花样与作料之能事,想要吃月饼很容易,却少了传统习俗的氛围。总觉得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。
年年中秋,美景再次拉开,那一轮明月,如玉盘依然挂在天边。与天地日月相比,人是那么地渺小,人生是那么地短暂,人生的境遇自然也会像月之圆缺,苏东坡难抑胸臆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 ”把人生看淡些,才能感受月圆之时的醇美。
作者:一棵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