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特别报道
疫情一线,谁在向险而行?偏远小岛,谁与老人同在?凛冬之至,谁在点燃篝火?
2022年的最后一天,有这样一群人:
他们是医护人员,疲倦却负重前行,还留下“扛过去”的无畏背影;他们是乡镇干部,逆行驻守小岛,守护留守老人的幸福和安宁;他们是志愿者,集众人抱薪之微光,呵护万家灯火;
……
新年的钟声已敲响,让我们在回望中走向未来,捱过寒冬,且待春归!
“现在还有2位病人,麻烦等一下。”昨天下午4时,当记者联系上舟山医院发热门诊医生毛芳时,电话那头传来急促又带疲惫的声音。此时,她已坐诊近9小时接诊了近100名患者,也是她“阳”的第五天。
受访者提供
连日来,社会面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多,舟山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数量激增,分诊、挂号、看诊、抽血、测抗原、接听电话……医护人员满负荷运转。“这几天我们门诊接诊量超500人,最高峰时在650人左右,每天几乎都像在‘打仗’。”对于近日高负荷工作,毛芳直言“很累”,但更让她揪心的是,部分患者感染新冠后又诱发了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“今天接诊了一位病人,他原来有基础疾病,家属送来的时候血氧饱和度只有60多,已出现了紫绀症状。”毛芳坦言,除了老年人,年轻人居家隔离期间,若出现持续高热,或咳嗽加重、呼吸困难等,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。
问诊、开处方、测抗原、信息登记……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积极发挥“网底”作用,牢牢“兜住”社区居民的健康。
“这两天我们发热门诊的日接诊量已超过100人次,19名医护中已有15名感染了新冠,有的不等身体恢复就赶来上班了,有的甚至带‘阳’上岗。”电话那头,小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洪浩瑜看似轻松的叙述背后,是所有社区医护人员当好群众健康“守门人”的决心,“多扛一点,尽量把问题消化在社区。”
长白岛上有太平洋海工、中天重工两家全市规模以上重点船舶企业,常住人口5500余人。“战疫三年,我们长白一直面临着不小的压力,除了保障岛上居民日常的健康需求,还要进企业登船采样。”洪浩瑜表示,特别是近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,发热病人陡然增加,前些天还以船厂员工为主,如今村民就诊量也激增,其中以老年人为主。
尽管“十分焦虑”,尽管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,但洪浩瑜和他的“战友”们也有自己的“小骄傲”——守土有责地做好了分级诊疗:“目前发热患者在长白辖内妥当处理了,还没有患者转去上级医院治疗。”
“熬过一切,星辰耀眼。”扎根海岛6年多,被问及新一年的心愿,洪浩瑜回答腼腆。“希望疫情快快散去,希望孩子顺利平安出生。”虽然和孕晚期的妻子分隔两地,但同为防疫工作者的妻子对此十分理解。“咱俩已经9天没有见面了,再过9天,就是孩子的预产期。”他笑着说。
相关报道:
此新闻可在《掌尚舟山》APP同步收看,扫码下载随时阅读舟山新闻